找到相关内容714篇,用时1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外国哲学家和宗教学家笔下的支那内学院

    法相”的学问,所谓“法相大学”就是佛教大学,与玄奘的法相唯识宗没有直接关系。对吕澂这份苦心,印度佛学名家巴帕特( Purushottam Vishvanath Bapat )好像就没有理解。 ...的。就我所知,日本学者还真有向吕澂请教藏文的。比如日本法相宗学僧桥本凝胤在他出版的《藏文和译〈唯识三十颂〉与〈大乘百法明门论〉》《藏文和译〈唯识三十颂〉与〈大乘百法明门论〉》,法相宗大本山药师寺刊行本...

    高山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560555516.html
  • 诗话.话禅:解读《清诗话》中的诗禅交涉

    “兴观群怨”阐诗道之精蕴,但其中仍有不少引禅语说诗之论,如以“现量”强调为诗以真为贵(页9);以临济宗之“四宾主”论“诗文俱有主宾”(页9);以法相唯识学之“独头意识”喻作诗摹景应宾主分明(页11)等...禅宗”。  《清诗话》中所记述,虽多以禅宗理趣为主,但亦有引佛学名言为喻者,如叶燮《原诗》外篇上云:  《虞书》称:“诗言志。”志也者,训诂为心之所之,在释氏所谓种子也。[7]  此即以大乘唯识学中...

    廖恒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561255520.html
  • 中日文化交流和日本佛教

    法相宗的玄防、道镜最为突出。  玄防俗姓阿刀氏,曾师事法相宗的义渊,后跟遣唐使及留学生阿倍仲麻吕(701—770)、吉备真备(693—775)同时入唐,从智周学法相唯识教义,归国后带回佛教经论达五千余...的三论宗、法相宗、华严宗、律宗以及佛教学派中的成实宗、俱舍宗,相继传入日本,流行于上层社会。因当对定都奈良,日本佛教史称此六宗为“奈良六宗”。奈良六宗所依据的基本经典与中国的这六宗相同。  三论宗最初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570255548.html
  • 中国佛教传统之反省

    欧阳渐、吕徵立足护法系法相唯识学,批判华化佛学尤力。前者列举中国佛学五大弊端,斥台、贤等宗之兴盛令“佛法之光愈晦”,绝口不言台、贤;后者对台、贤、禅诸宗的理论基石“心性本觉”论通过学术考辨定为伪谬,...天下,继而禅宗亦衰,乃由禅净融通、禅净双修而群趋净土念佛之一门。义学方面,三论、法相早已绝传,南宋中叶以后,曾一度复兴的台、贤二宗再度衰微,中间虽出明末四大高僧重振门面,然后继乏人,有清三百年间,义学...

    陈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572955563.html
  • 心经的智慧与庄子和禅宗的接轨

    664年)师传法相唯识学时,已是佛学三传于中土了。 菩提达摩心传二祖神光的公案曾预言:“吾灭两百年后,明道者多,行道者少。说理者多,通理者少”。渐修与顿悟的微妙法门之在于禅宗,渐修是静定之...禅宗别支的北宗一系。从菩提和树之参禅的体悟,这是真如之实相和法相在实践上的分别。“万法是一心,一心是万法”(注:),惠能法师以自性能含万法,万法在自性中。自性心量广大,廓周法界。用即了了分明,应用遍知...

    李诗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580355583.html
  • 《大乘起信论》的核心义理架构及对大乘各宗派的影响

    宗又称法性宗,有宗又称法相宗。性者诸法之自体,相者诸法之相状。如《大智度论》云:“性言其体、相言可识”。《唯识论述记》云:“性者体义,一切法体,故名法性。相者,其相貌义理也。”龙树、提婆、清辨、智光等...佛教也分为性、相两宗,即法性宗和法相宗。但其内涵并不一样,如果依照宗派学统,中国承自印度中观学派的三论宗应该是性宗,承自印度瑜伽行学派的唯识宗自然是相宗。但是在中国佛教中,虽然仍以法相唯识宗称为法相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95055916.html
  • 成一法师华严文选(4)

    辅佐。于是请得显明老法师开华严五教仪、教义章两课。法相唯识学乃治佛学者所必修,且与华严同属有宗,乃请张少齐老居士开讲百法论、三十唯识颂、五重唯识观等课。因明入正理论,乃佛教之理则学,请由张廷荣老居士担任...经论为主课,并征得先师祖南亭老和尚同意,主讲华严大经。同时将文(中、英、日)史(中外历史及佛教史)哲(中、印)学,列为辅佐课程。至于天台、法相、般若、禅、净、律、密诸宗,亦略加提示,使莘莘学子,能以广所...

    成一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04755949.html
  • 三自性中的染净因果观

    学解行证因果法则;欲深入了解抉择必从法相唯识契入;法相唯识的根本准则即三自性;三自性中的佛教染净因果观;如何在学佛中指导修行和实践;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以及结语。  关键字:唯识,三自性,染净,因果。 ...对于学佛人无疑是至关重要的。那么因果的法相又是如何,它们之间如何作用二者关系是怎么样的呢?既然本文主题是谈三自性中的染净因果观,那么基于唯识对染净因果的阐述则是本文详及之处,目的无非都是为了端正知见,...

    圆礼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14355979.html
  • 汉传佛教及其宗派

    相对真实);依分别的境说为“遍计所执性”(妄想);又依空性说为“圆成实性”(绝对真实)。法相宗继承此说,且结合唯识说,以为三性也不离识,谓诸识生起之时,现似见分与相分两分是依他;意识从而周遍计度,执为“...欧阳竟无、韩清净和太虚等也曾对法相唯识之学竞相研习,并撰有不少专门著作。   法相宗在日本亦有流传。唐永徽四年(653)日僧道昭从玄奘学法相宗义,回国后以元兴寺为中心传法,称南寺传。开元四年(716)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55356101.html
  • 佛法是一种本体论吗——比较哲学视域中对佛法基本要义的反思

    ,亦失菩萨度生方便;贤首等宗如来智境,阔谈圆妙,流于玄虚。”见太虚:《法相唯识学(下册)》(北京:商务印书馆,2002年),页38,标点笔者有所改动。)不过他似乎没有意识到,这是他所推崇的“法界圆觉宗...1996年),页19。另外,按《瑜伽师地论?摄事分》之解释,似亦以本文之处理于理为长。并参释惠敏:《“缘起”与“缘所生法相”》,《印顺思想(印顺导师九秩晋五寿庆论文集)》(台北:正闻出版社,2000年),页...

    傅新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83856178.html